你的网站为什么没人看?可能是这个关键环节出了问题
前几天有个做电商的朋友跟我吐槽:"我产品页面优化得够好了啊,怎么搜索量还是上不去?"我一看他的后台数据就乐了——这老兄压根没搞懂关键词排名这回事。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无数运营人又爱又恨的话题。
你以为的关键词VS实际上的关键词
很多人对关键词的理解还停留在"把产品名称塞进标题"这种初级阶段。比如卖手工皂的,标题就写"纯天然手工皂"完事。拜托,现在都2023年了,用户搜索行为早就进化了好吗?
我去年接手过一个案例,客户是做儿童益智玩具的。他们主推的关键词是"早教玩具",结果流量惨不忍睹。后来我们用工具一分析,发现真实用户都在搜"3岁宝宝玩什么""开发右脑的玩具"这种长尾词。调整策略后,三个月流量翻了四倍。
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
说到这个我就来气。早年间我也犯过低级错误,把关键词密度堆到8%还沾沾自喜。结果呢?被算法惩罚得妈都不认识。现在想想,那时候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。
常见的误区还有: - 盲目追求热门词(你干得过行业巨头?) - 忽视用户搜索意图(人家想买教程你推产品) - 关键词布局太刻意(读起来像机器人写的)
有个餐饮客户非要抢"本帮菜"这个词,我说您就两家街边店,抢得过那些老字号?最后说服他做"静安寺附近本帮菜",转化率直接起飞。
实战中的野路子
说点干货吧。现在做排名,光靠站内优化已经不够看了。我最近测试的几个小技巧还挺管用:
1. 问答平台埋伏笔:在知乎回答相关问题时不直接推链接,而是埋个"具体操作我整理在个人博客了"这种钩子 2. 视频弹幕玩法:在相关视频的弹幕里用自然口吻提关键词(这招有点骚,但真有效) 3. 反向词典工具:用同义词替换工具找竞争小的替代词,比如"减肥"换成"瘦身方案"
上个月用第三招帮一个健身博主做选题,避开红海竞争,两周就冲到了细分领域前三。
算法更新后的新玩法
去年底那次大更新后,很多老方法都不灵了。现在最吃香的是"EEAT"原则——经验性、专业性、权威性、可信度。简单说就是:
- 多写实操案例(像我刚才举的那些) - 展示专业资质(不用很正式,提两句行业经验就行) - 引用权威数据(记得标注来源) - 用户评价截图(打码处理隐私)
有个做家装的朋友,就在文章里放了张自己装修时的现场照片,配上"当时我也遇到这个问题"的文案,停留时长直接翻倍。
最后说点掏心窝的
这行干了八年,最大的感悟就是:别把关键词当任务,要当成交谈对象。想象你在酒桌上跟朋友推荐产品,会怎么自然地带出关键词?那种感觉就对了。
下次更新前,记得先问问自己:如果我是用户,会这样搜索吗?写出来的东西,我妈能看懂吗?这两个问题想明白了,排名自然就上去了。
(对了,最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:带emoji的关键词正在崛起。不过这个咱们下次再聊...)